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1、管仲(前719-前645年), 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 被称为管子 。后到齐国,几经曲折春秋法家思想,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

2、姬侨(?—公元前522年),姬姓,公孙氏,名侨春秋法家思想,字子产,又字子美,号成子, 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郑国贵族, 他自郑简公时(前554)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 子产的在法律上所做出的贡献主要有铸“刑书”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公布成文法。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春秋法家思想,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

3、李悝(前455—前395年),一作李克,战国初期魏国人 。 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时任丞相,主持变法。 李悝变法在魏国走上富强之路过程曾做出很大贡献,是中国变法之始,

4、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后来成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 《慎子》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有《知忠》、《君臣》两篇,

5、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亦称申子, 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

6、商鞅,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得到秦孝公支持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7、剧辛(公元前?~前243年),战国时期赵国人。 剧辛是战国后期法家的重要代表,著有著名的《剧子》,亦称《处子》九篇。

8、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将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商鞅的“法”紧密结合,系统化发展法家学说。 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韩非在出使秦国时,没有得到秦王政的信任,更被李斯、姚贾陷害,被害死在狱中。

9、李斯,战国末年楚国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 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