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党政机构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也进入深水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对经济基础作出反应。要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与相应的上层建筑相匹配,因此,进行党政机构改革迫在眉睫,而将改革理论与实践措施相结合的法家思想,可以为当代中国党政机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对于同样处于重大历史转折点的现代中国,特别是新时期党政机构改革而言,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中国智慧,值得在改革中借鉴。
那么,法家思想中有哪些方面是可以借鉴的呢?
建设强健有力的领导核心
虽然法家改革的重点不同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但在具体的政治思想倾向上也存在差异。然而,法家思想家对加强君主制和建立强有力的改革领导核心有着共同的认识。他们都主张臣民要在君主的支持和保护下,帮助强权君主巩固专制政权,实现其政治理想,即通过改革运动达到富国强军的目的。因此,改革是否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能否调动一切积极的支持力量,消除改革阻力,是改革实施的关键,也是改革成败的保证。
当代中国的党政机构改革,也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这是法家进化史视野中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方向和实践范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党政机构改革的领导者,党自身的纯洁性、革命性和优越性是保持党的核心地位的基本要求。从战略高度看当代中国党政机构改革迫在眉睫,党的领导是制度的底线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党的建设是执政的要求,是党的发展的根本途径。
重视法治建设
强调法治在一国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当代中国党政机构改革迫在眉睫,主张统治者应建立实现法治的各种制度,这就是法家思想中的"法"。法家思想家认为,如果没有"法",即使君主拥有强大的权力和宽阔的胸怀,也无法维持国家的稳定。这也是崇尚主张伦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主张统治者通过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来实现"人治"或"礼治"的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和对立点。法家从"性本恶"出发,设计了一套严密有序的法律机制来约束主体。同时,君主应以法制而不是抽象的道德来统治。
先秦时期的各种政治思想都有其特定的利益取向,如儒家以国家为本位,墨家以世界为本位,道家以个人为本位等,法家以君主为本位建构了思想体系,现代政党制度的程度与国家行政体制建设中强调的法治有很大的不同。先秦法家的法治观存在着一些极端和矛盾点,主要表现在法不阿贵与君王至上制的矛盾、主张刑法与严刑酷吏对人性的践踏。但至少法家们意识到,包括各级官员在内的人,不能没有道德缺陷,会犯错误,因此,有必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监督。只有道德自律才能预防犯罪和腐败。这一观点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是中国法制文明和制度文明的亮点。
受儒家"有人必有政治工作,有人必有政治利益"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在党政机关建设中更加注重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自律。诚然,大多数党员、同志和领导干部无疑是优秀的,但需要明确的是,附属于个人品德或选拔程序的制度是不完善的。事实证明,只有依靠道德自律,才能预防腐败。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是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党和政府要积极吸取党政机关改革的经验教训和法家学派的法律精髓,在机构改革中重视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
一方面,将改革成果提高到法律层面,增强其权威性,也可以增强改革思路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以法律和痕迹促进后期改革;另一方面,要注重完善司法监督制度,加强人大、政协的监督促进作用,同时着力提高党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能力。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政建设进行到底,完善党内纪律法规和政府内部制度规定,落实党政领导"一岗双责"。此外,党政机构改革还应建立健全配套评估监督机制,反映和总结党政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时掌握改革的速度和趋势,在改革中提高,在建设中提高。
制定具体方略
"制术"等同于"变法",是法家改革理论的重要内容。什么是术?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解释。先秦时期的术隐藏在天子的胸中,、用来驾驭群臣。今天的术在人民之中,定制具体方略来谋求改革。
当今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政治传统中既有历史上的消极因素,也有计划经济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影响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
结论
在这些优秀的文化思想中,不仅我们一个个体能学到不少,就连国家这样的庞然大物也能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养分,中国古代的思想不可谓不成功。
参考文献:
《墨子》
《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