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语来自不出家修行者的《维摩诘经》
中国古代思想的三大源泉及其融合
秦有朋
无欲、玄妙、无为、虚心、不仁、天长地久、上善若水、宠辱不惊、微妙、自然、曲则全、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知足常乐、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出生入死、治大国若烹小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敢为天下先、得寸进尺、柔能克刚、天网恢恢……这些日常用语,皆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世界、方便、众生、光明、自在、庄严、清静、无量、甘露、空虚、智慧、意愿、随意、如意、神勇、大众、安乐、功德、精进、广大、平等、欢喜、解脱、吉祥、无忧、无畏、见闻、纯净、无碍、敬礼、真实、琉璃、慈悲、菩提、觉悟、守护、彼此、自心、障碍、说法、知识、学习、决定、妙法、念头、敬畏、究竟、真谛、无穷无尽、邪念、快乐、烦恼、厌离、通达、修学、地狱、成熟、迷惑、世间、今生、来生、成就、恩人、进修、修练、境界、法眼、普法、教化、休息、善心、善根、发誓、初心、此岸、彼岸、瞻仰……这些日常用语来自于被称为经中之王的《华严经》。
缘起、净土、国土、自性、福田、三昧、无常、恭敬、俯仰、自娱自乐、神力、游戏、神通、寂灭、无染、相识、见闻、大千世界、凡夫、无为、有为、有力有势、罪过、导师、诚实、虚空、引导、随俗、难受、说法、懈怠、宿命、妄想、正念、化身……这些日常用语来自不出家修行者的经典《维摩诘经》。
难怪已故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说过,离开了佛教用语,中国人都不会说话了。何止佛教用语,离开了道教用语,中国人也无法说话。
儒、释、道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三大源泉、三大支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家互相包容日常用语来自不出家修行者的《维摩诘经》,互相借鉴,不断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儒家精神主张积极进取、道家主张遵循规律、佛家主张无私奉献。在行为准则方向,儒家重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道家主张淡泊名利、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佛家主张去恶从善。在世界观方面,儒家认为世界是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道家认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佛家认为相由心造、心即世界,一滴水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在哲学方向上,儒家是入世哲学,道家是出世哲学,佛家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孔子分别诞生于周朝的陈国和鲁国,释迦牟尼诞生于尼泊尔。他们是道家、儒家、佛家的代表。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起,佛道两教变得十分强大。公元前五世纪至前三世纪,中国思想领域以儒道为主要流派,同时有阴阳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孔子去世三百年后,司马迁尊孔子为至圣,西汉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全国的思想活动。
公元五世纪,佛经被大量翻译并广泛流传。六世纪玄奘法师翻译的法相宗(唯识宗),认为一切因“识”所变,直到这时的佛学并不触及中国的思想界,是原汁原味的古印度佛学,这时的佛学只能说是“佛学在中国”。
“中国佛学”,则是指与中国哲学融合了的佛学,是汉化了的佛学。如“中道宗”,其译义与道学相似,并催生了更具“中国特色”的禅宗。禅宗在唐以后逐渐成为了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派,并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五世纪,三论宗大师鸠摩罗什的大弟子道生法师提倡“善不受报”,指出有求,必有所执着,不应追求善报、福报,主张以道学之“无为”、“无心”行事,随善心行事,顺其自然。他还提出了早期的“顿悟”概念,为后来的六祖慧能的“顿悟”学体系打下了基础。
隋唐至北宋,三教合流基本形成,明以后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相互补充,形成了儒学“治世”,道学“治身”,佛学“治心”的分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的思想主张,佛学还承担了民间慈善救济的功能。
宋明理学则以禅宗的“明心见性”、天台宗的“止观双修”和华严宗的“理事无碍”等理论作为重要借鉴,不断发展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成为了晚明以后的社会主流思想。唐高祖提倡“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宋孝宗指出“三教虽异,善归一揆”。明太祖朱元璋的《三教论》中对三教之益更是赞赏有加。
无论是程朱的主诚、主敬,还是陆王的主静、主致良知,包括陈献章的主静、自得等,都吸收了佛道两家的思想和方法。最后形成了三教融通、儒家独大的社会统治意识。
即便是蒙满征汉、统治中国时期和北朝北方少数民族统治时期,这种统治主要还是在政治上。文化方面,还是汉文化主导,金元几代道士在三教合一的推动方面贡献良多,也说明了这一时期统治者的包容和许可。全真教主王重阳感叹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可以说三教基本上处于同一平台、同一起点、同一本源,形成三根支柱,儒学为主的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关于宗教,毛主席有很多论述,总体来说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他曾说过,广东有两个伟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六祖慧能,他说过《六祖坛经》是属于老百姓的。
兰州理工大学张铁军教授的研究报告中介绍道,新中国成立后,环境相对稳定,学习条件也更好,毛主席得以经常阅读《六祖坛经》、《金刚经》、《华严经》等佛学经典,他肯定了任继愈把佛学当哲学的研究方法,肯定了释迦牟尼不当王子,走出家门,和老百姓混在一起,做了群众领袖的精神,他说一些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日常用语来自不出家修行者的《维摩诘经》,在为众生即为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一九七五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的思想主张,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说,马克思曾经说过,佛学是指南,不是教条。
冯友兰先生说过作为佛学,它与佛教并不相通,佛学主张内求,求心。作为佛教,往往让人外求,求保佑平安,求财求子。作为道学,它主张顺应自然规律,看淡生死。而作为道教,它往往让人相信长生不老。这些都是自相矛盾的。这也是我们反对宗教迷信的原因。
二〇一九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他引用了王阳明的“心学”一词,提出共产党人的“心学”新概念。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心学”诠释。
我们坚信,走进新的时代,古老的中华文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的思想主张,古老的传统优秀文化必然会再现辉煌。
二〇二二年三月
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