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荀子伦理思想与孔孟的区别!
目录/提纲:……
一、人性论——“性恶”与“性善”
二、道德修养方法——“化性起伪”与“尽心知性”
三、_伦理——“隆礼重法”与“王道仁政”
四、义利观——“以义制利”与“去利怀义”
……
浅谈荀孟伦理观的异同
内容提要 荀子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伦理思想既与孔孟存在继承性,同时又表现出特有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其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化性起伪”的道德修养论,“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观以及“隆礼重法”的_伦理思想等。因而探究荀子伦理思想与孔孟的区别,特别是与孟子伦理思想在理论基础和思想路向上的不同,有益于理清儒家伦理的发展脉络,并进而发掘荀子伦理思想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荀子; 伦理思想; 孟子
荀子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其思想适应了战国末期建立统一的_集权_的时代要求,兼取儒、道、墨、法各家之长融合而成,是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如果说孟子的伦理思想是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内圣学”,那么荀子便是对于“外王学”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发挥——以“性恶论”为理论出发点,构建起包括人性论、义利观、_伦理观等在内的伦理思想体系,既继承了孔孟以来的儒家道统,又蕴含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特色。而研究荀
……(新文秘网省略67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端,有善的萌芽,有“可以为善”的材质,而善端有待“扩而充之”,因此人们只要存心养性,善于保守和存养先天的良心和善性,便能“养浩然之气”,成就高尚的理想人格。��
性恶论和性善论的区别在于理论路向的不同,由此导致道德修养方式、社会_观等等的差异。这首先表现在孟荀对于性的定义的差异上,前者偏重于社会属性,后者则侧重于自然属性,即二者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探讨人性问题的。其次表现为孟荀人性论的理论追求不同。孟子的理论旨在给予人性以价值预设,站在道德理想主义的高度上肯定人性善荀子新注(每日一题)荀子伦理思想与孔孟的区别!,从而激发和鼓舞人们向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弘扬高尚人格。而荀子则是从经验和现实的角度,专注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通过性恶来强调礼法制度规范的重要性,对于当时和后世社会秩序的_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理论路径上已经与儒家所讲的向内用功偏离了。所以说程子后来谈到荀子讲到:“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1]��尽管荀子在理论的精神境界意义上远逊于孟子,但我们不能否定荀子对儒家现实化倾向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二者在人性论上的相同之处,比如孟荀皆强调人性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都赋予人性以道德意义荀子新注,超越了告子所谓的“性无善无不善”对于人性和道德的剥离;都认为普通百姓和圣人在人性上是平等的,不仅在于人性在最初的禀赋上是相同的,而且在于通过后天的道德修养人人都可以达到“成圣”的终极价值目标,进而得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和“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的结论。��
二、道德修养方法——“化性起伪”与“尽心知性”
荀子的道德修养论是以其性恶论为论证起点。正如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所说:“其既持性恶之说,则谓人之为善,如木之必待隐括娇柔而后直,苟非以人为矫其天性,则无以达于圣域。”这就是说由性恶论而开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必定只能是向外探求矫正人性、积善成德的方法。这样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问题上,荀子摒弃了孟子的先验主义的“尽心知性”说,而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唯物主义因素。以“化性起伪”为理论依据,强调通过“注错习俗”、“强学而求”从而“积善成德”,达到“圣人”、“成人”的境界,贯彻了一条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2]��所谓“注错习俗”,是说人在本性上皆可以为尧舜,但是由于人的习俗和后天环境的多重变化(每日一题)荀子伦理思想与孔孟的区别!,在现实性上,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君子、圣人。因而荀子教导后人要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习俗。所谓“强学而求”,是说君子、圣人并非天生而在于后天学习。学习就是要学儒家经典、礼义规范,目标便是“成圣”。并且学习是坚持不懈、不断积累的过程,这在《劝学》篇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荀子还强调“思”即自我反省和“行”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并且认为行高于知,是修养的最高阶段。这亦体现了其经验主义的道德修养方法。��
而孟子在道德修养方面则是以承认德性的先验性为基础,片面继承了孔子“为仁由己,内省自讼”的修养方法论,通过“存心养性”、“养气寡欲”以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成就“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发明了一套唯心主义的修养路线。具体说来,孟子承认人性本善,因而所谓道德修养也就是要求人们保存涵养进而扩充发扬内心中本来具有的善端,无需求诸于外物,反求诸己即可。故其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荀子新注,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尽心、知性、知天便是道德完成的全过程,这是从积极层面上来讲的。而从消极层面上看,养心提倡寡欲,使良知良能超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个人私利的遮蔽, ……(未完,全文共5407字,当前仅显示189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