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构建思想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时代呼声

思想的真正创造者是谁?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又应坚持哪些学术原则?10月24—25日,首届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论坛上,这些问题引起热烈讨论、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华思想通史》项目编委会主任王伟光,发来题为“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的书面讲话,强调了三点看法:历史和时代呼唤新的思想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打造中国学派是思想史研究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 各个学派有什么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华思想通史》项目编委会副主任高翔出席论坛并讲话,指出《中华思想通史》的编纂应处理好四个关系:思想与观念的关系、社会与思想的关系、民众与精英的关系、个人主张与集体意志的关系。

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时代呼声

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_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_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丰富而灿烂的思想财富。中华思想史的研究,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不负于历史和时代的思想文化贡献。推进思想史研究,离不开学派的塑造与形成。

《中华思想通史》项目,被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头号学术工程,于2014年10月31日启动,全国100多位学者参与,预计历时5年完成。该项目从启动伊始,就将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作为目标之一。

文章地址:

在讲话中,王伟光指出,思想是时代的精华,学派是修史的果实。中华思想史研究要适应时代需要,不断回应重大时代关切,不断提出有客观依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原创性思想理论和学术观点,推出具有时代思想高度、代表国家学术水准的思想史研究精品成果。在与国际学术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努力塑造和形成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广保认为,在中华思想史研究中,需要继承、发扬侯外庐学派的学术传统与精神,期望《中华思想通史》项目对于塑造和形成学派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中华思想史研究的当代学派,既是目标,也是过程。这一过程是全面提升哲学、思想史、史学研究、大范围的人文社会科学更上一层楼的途径;也是新人辈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事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如此表示。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_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_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坚持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

任何思想都不会凭空产生,而是有其社会根源。侯外庐等人的《中国思想通史》为何在史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今天仍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学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坚持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只有坚持这种方法,思想史研究才会“别开天地”。

坚持用社会形态的视域考察人类历史、观察人类思想史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其他史学流派的本质区别。王伟光强调,我们要从社会形态的深层次出发,揭示出时代思潮的本质和特点,深刻展现思想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我们要以侯外庐为典范,坚持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写出一部融通多样、包罗广泛但又深刻揭示中华思想主流的大思想史。

如果作者只掌握少数几部文集而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比如研究孔子只读《论语》,而不懂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政治变迁等,这样的思想史著作,读起来就会显得单薄、隔靴搔痒。

高翔表示,“一个是经济史,一个是政治史,思想史研究者非懂不可。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我个人理解,在学术研究中,应重点考察思想变迁与经济基础和政治环境的关系。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需要特别强调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学术原则。这是侯外庐学派最显著的特征。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归根到底,具体落实到思想史研究中就是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此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孟子曾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社会历史的转折处,往往也是思想史发生巨变的节点。王震中认为,中华思想史主线的演变轨迹,应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道路相照应。思想史的研究也要对历史转变后出现的思想倾向,特别是政治思想和社会思想加强研究。

撰写人民的思想史

千百年来,思想似乎是少数杰出思想家的“专利”,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产生的思想史著作,仅将关注点集中于杰出人物的著作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及其实践。然而,思想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是一切伟大思想、伟大文化取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群众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基础的创造者。

文章地址:

王伟光强调,坚持人民思想史的写作思路。要把人民思想史与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个人思想史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高度重视杰出思想家们的精神成果,也重视普通人民群众的社会思潮、文化倾向、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把思想的历史还给人民”,要写出一部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思想史。

“把思想的历史还给人民”,是对侯外庐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是真正坚持唯物史观的体现,是真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体现。

高翔表示,思想的历史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而历史学家的任务在于比较完整、准确地揭示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尤其是老百姓的意识形态,这样的思想史著作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才能真正成立,才能真正站得住脚。

高翔强调,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必然要求尊重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把历史还给人民。

“历史研究的精髓在于思想史研究。强调写主流的、在历史长河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史,又写反映大众思想、大众心理的思想史,拓宽了原来仅属于经典思想家的思想史的范围。无论从学术史研究还是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角度,都非常重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荣明说。

思想史研究需要跨学科方法

首届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是第一次围绕思想史展开多学科的交流与对话。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_中国近代文化史发展脉络_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高翔提醒,当今世界上跨学科是一个大趋势。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学科单纯依靠自己的理论能够解决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建诸在相关学科取得的成绩之上。思想是鲜活的、生动的。如果墨守成规,不注重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我们的思想史研究就会落后于国际学术的主流。

思想史研究中需要注意跨学科的主张,受到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教授姜生等人的由衷赞同与支持。姜生表示,思想史研究常需要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只要与研究相关,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国法家思想的发展脉络,研究者都需要注意和学习,唯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研究汉代政治思想王伟光: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时代呼声,却不懂汉代天文思想史,这样的汉代政治思想史肯定不完备;研究唐代政治思想史,却不懂唐代佛教、道教思想史,这样的唐代政治思想史肯定存在缺陷。”张荣明称王伟光: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是时代呼声,在政治思想史、科技思想史、宗教思想史等分支学科之间,应该努力消除彼此间的学术壁垒,应该借鉴并吸收彼此的知识,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思想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党圣元认为,《中华思想通史》项目是一个多学科的平台,使不同学科的学者“坐下来”共同讨论。目前,文学史等研究的跨学科性质日渐突出,文史融通的特色越发凸显,文艺思想史的研究需要运用跨学科的方法。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思想通史》编委会主办,《中华思想通史》编委会办公室承办,云南师范大学协办,主题为“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云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蒋永文,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何祖坤出席了论坛开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展开了深入交流。

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