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l略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对现代依法治国理念的启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虽然法家法治思想的内容国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关键词:法家思想;依法治国理念;启示中图分类号:B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57(2011)02—0062—03改革,创建了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秦国不断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强大,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当时,法家思想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战国后期的韩非子是法家的1.1法家思想的形成集大成者,法家思想经过韩非子融会贯通成为了成熟的春秋战国时期纷争不断,社会处于大变革之中,代“以法治国”的治国理论,后又经过李斯付诸实践,直接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指导秦朝统一了中国。虽然秦朝的速亡在一定程度上发,形成了儒、法、道等各种重要学派。但不论是儒家、证明了法家思想在实践上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和治道家还是其他学派,他们的主张都没有改变社会诸侯争国指导思想的失败,但其创造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霸、民不聊生、四分五裂的状况。
法家从当时的实际情政体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给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况出发,主张变法,实行以法治来构建新的社会政治经文明带来了深刻影响。济秩序,使秦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1.2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法家作为学派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春秋末期的管仲、法家法治的含义,是“以法治国”,主张将新兴地主子产、邓析,子产在郑国“铸刑书”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成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为法,以法治。法家法治的理论法,后为各国法律所效仿。由郑国开始的成文法运动根据,主要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法治的推行为法家产生的社会基础,成文法也成为法家思想的实方法,是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法家认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有法,而且必须“以法为本”。即要制战国时期是法家思想的起步、发展、成熟期,这一时定一整套法律,把社会生活统统纳入法制轨道;并提出期的法家发展过程中曾形成过三个学派:慎到重“势”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势就是权势,包括地位和权利,是君临臣民的客观条对于社会的治理,法家所强调的主要是“法治”,以件),申不害重“术”(术就是权术,是君王控制驾驭臣“法”为核心201l略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对现代依法治国理念的启示,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法”民的手段和策略),商鞅重“法”(就是法律、法令,是要的遵守,达到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行,从而达到社会的和求臣民必须遵守的),这些学派思想在韩非子时期集以大成,充分融合了三派思想,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法家1.2.1强调“立法”的重要性思想体系。
战国初期,申不害、李悝、慎到等形成了法法家以“法治”为核心,因此,法家首先强调的就是家学派,特别是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第一个典型的新型“立法”。法家从历史发展过程论证了“立法”的必然封建地主阶级专政集权的国家,李悝也被认为是法家真性。“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正意义上的开山祖师。其在法制上的最大成就是编撰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封建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法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典——《法经》。战国中期是法家思想的发展期,变法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成为七国必然的选择,代表人物商鞅对法治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主张法律是为治之本,是治理国家的唯一工不免於乱”。在古代,人口少而财物有余,所以人们之具,是判断人们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他在秦国的变法间用不着争夺。因而不实行厚赏,不实行重罚,而民众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磊(1979一)法家的重刑思想,男,河南许昌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讲王磊:略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对现代依法治国理念的启示63自然安定无事。现在人口多了,而财物缺乏;费尽力气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入劳动,还是不够吃用。
所以民众互相争夺,即使加倍地o这里的名实即指官职和应负的责任,奖赏和不断地惩罚,结果仍然免不了要发生混乱。这就各人的职位及职责既已明确,就各司其职,则君自不必需要有“立法”来调整人们的行为,避免纷争。法家主亲躬于具体的事务,只要掌握生杀大权,考核官吏就行张“法与时移”,认为,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在向了。而在当时条件下,名实主要地表现为言与事。“人前发展,时代变革,社会条件不同导致国家的法制和统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治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变。如商鞅提出:“上世”可以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靠“亲亲”,“中世”便只能靠“仁义”;而到了“下世”,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一。君主“亲亲”与“仁义”都已行不通了;“今世”更不能滑用这要想禁止奸邪,就要去审核官吏的言论和职事。做臣下些旧的方法。其结论是“不法古,不修(循)今”,必须的发表一定的言论,君主根据他的言论授予相应的职“当时而立法”拉J。在立法原则上法家也指出立法要符事,专就他的职事责求他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合自然规律,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实际,考虑实行符合言论法家的重刑思想,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言论,就的客观可能性。
法家认为“立法”应以成文法形式出罚。另外,“循名而责实”也表明,法家对官吏的权利义现,便于百姓了解。“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务、身份职责都规定得很明白,官吏不能随便改变和替而布之于百姓者也”。L3o最后,法家认为法律条文必须代,不能做超越自己职权范围的事,也是对君主无端地清晰易懂而且稳定不能随意更改。国家必须使老百姓干预司法进行某些限制。【I刚另外,法家整顿吏治不仅仅都能明白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官必须熟记条文的内容,是在法条上加以某些声明,也注重通过健全政务体制来能够回答百姓的法律咨询,并且还做了严格规定,“有禁绝官吏犯罪的机会。商鞅曾经针对防止官吏贪污舞敢劂定法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J弊提出过一个建设性的观点:“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1.2.2强调要严格“执法”私利于民”,u意即朝廷应杜绝拖延政务,那么奸邪法家非常强调“执法”,追求法的贯彻、公平。“令官员就来不及在人民中间谋取私利。2.法家思想对现代依法治国理念的启示子。太子法家的重刑思想,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法治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调控器,构建社会主义和邑大治”。
o商鞅在秦国太子犯法后,对其师傅进行了谐社会,离不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刑罚,表现了法家主张刑罚与奖赏一定要兑现,在“执有序提供法律保障;依法治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法”的过程中要严格,违法必究,以取信于民。供制度支持;依法治国为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法家认为执法状况关系到社会稳定。著把法扔在创造有利条件。这些都说明了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了构 边,不能严格执法,单用人的智巧,奸臣就要蒙蔽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力和内在要求。虽然法家 主卖官求荣,这样一来,国家的秩序必定混乱,君主的 的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 贤明也将荡然无存。针对当时贵族特权猖獗、守旧势力 的,但法家思想中的一些合理成分仍能给我们现代的依 严重阻碍改革进行的社会状况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 法治国的贯彻实施带来启示。 等级”等执法原则,这 些都体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公 首先,作为现代法制运行首要环节的立法需要及时 平、公正原则。另外,按照法家“赏罚随是非”、“祸福随 制定、修改和废除,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 善恶”、“死生随法度”【61 的原则,要求执法的过程除了 展要求,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
因此,法家主张的 信赏必罚外,还要做到不逾赏,不滥罚,罪行法定。 “法与时移”即立法要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对 1.2.3加强王权。严明吏治 于指导我国应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对缺失的部分 法家思想的中心就是强调对王权的加强。法家认 应当补充制定,来保障人民的权利,促进经济的发展, 为。要达到富国强兵推行法治的目的就必须尊君,建立 适应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另 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样才能在乱世中求得生存和 外,法家思想认为“立法”应以成文法形式公布于众,便 发展。并且认为加强王权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官吏的治 于百姓了解。而我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依法治国理念, 理,使他们上不敢蔽主,下不敢贪渔百姓,实现圣君治 就首先应该让全民知法,才能明白如何守法,如何行使 国模式下的社会和谐。如“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 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所以要先把普法、提高人民 治吏不治民 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群众的法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201l略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对现代依法治国理念的启示,广大领导干部应该带头 意为只要官吏廉洁清明,则老百姓之善者自然奉公守 懂法、守法、护法。党和国家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 法,其恶者亦不敢为非,而国家自然也就太平无事。
体。如电视、报纸、网络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的法 对于如何加强对官吏的治理,法家提出了君主通过 治意识。 “循名而责实”实现对官吏的有效控制。“术 其次,法家强调“执法”过程中,追求法的贯彻、公万方数据 焦作大学学报2011 平、罪行法定,即。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无等级”、会和政治环境的历史局限性,法家的基本价值、立场与 “事断于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 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我们既要看到 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也是依法治国理念的 春秋战国法家思想对当今法治社会构建的有益启示。还